市市场监管局等单位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,深化“放管服效”改革,在全国率先推行“一码集成”,实现了食品流通、药品零售等高频事项“一次告知、资料共享、并联审批、统一发证”,市场活力充分激发,改革红利得到释放,助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一、基本情况
推进“证照分离”改革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制度创新,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、促进营商环境优化的迫切需要,是培育发展新动能、激发市场活力的有效举措。2018年9月12日,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研讨“证照分离”改革,决定将许可类的“证”分别采用直接取消审批、审批改为备案、实行告知承诺、优化审批服务等4种方式分离出来,进一步厘清“证”“照”关系,理顺“证”“照”功能,从而减少审批发证。
近年来,我市坚持破冰开河、先行一步,在全省率先打造“企业开办+N项服务”升级版。但对于企业经营涉及后置许可的行业,还须取得审批许可后,才能开展生产经营活动。特别是对于涉及多项后置许可的行业,申请材料及审批环节复杂,办好各种证照手续短则一个月,长则三个月的时间,市场主体仍然需要层层“通关”,“准入不准营”的问题依然存在。对此,市市场监管局强化问题导向,坚持依法改革,积极探索以企业为中心办成“一件事”的业务流程再造,在企业获得营业执照后,按照“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”,把许可信息以“二维码”形式,加载到营业执照上,做到了“一码集成、一照准营”,实现了承诺即准营、有码即获证、发证即监管,节约了企业证照办理成本,破解了“办照容易办证难”“准入不准营”等突出问题。目前,企业通过许可准营端口办理许可18户,颁发“一码集成”营业执照756张,办理许可事项1428件。
二、主要做法
以深化“放管服效”为引擎,聚焦企业需求,突出用户思维,瞄准改革症结,推行集成服务,强化放管结合,助力企业轻装上阵,切实打通市场主体准营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(一)优化服务,让主体准入更便利。把市场主体准入作为“一码集成”的首要环节,在打造“企业开办+N项服务”升级版上做文章,着力打造宽松便利的准入环境。一是深化改革,助企更高效。严格执行国家前置审批目录和河南省后置审批目录,大力推进“先照后证”改革,实施住所申报承诺制、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制和经营范围规范化改革。积极推行“多证合一”改革,整合证照事项,完善业务流程,强化数据共享,确保改革落到实处。2022年以来,全市市场主体达到29.27万户,注册资本5411.9亿元,同比分别增长7.2%、4.6%。二是赠送礼包,服企更温馨。强化与公安、税务等部门的协调联动,坚持同向发力,依托“一网通办”平台,将企业设立登记、公章刻制等事项全部纳入,实现企业开办2小时零费用。同时,把公章刻印、税务UKey,社保账号、医保账号、公积金账号、银行开户账号、用电编号等一并免费推送企业。2022年以来,共5120户市场主体享受到政策红利,企业满意度明显提升。三是延迟时限,惠企更贴心。坚持从实际出发,深入推行“放管服效”改革,推出系列针对性助企惠企举措,全力为企业提供方便。比如,在疫情期间,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届满的全部顺延2个月,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复审期限顺延3个月,疫情相关防护用品检验费用全部免收,帮助企业快速恢复元气,实现重振。
(二)精准破题,让企业准营更畅通。聚焦准入不准营的各类隐性壁垒,坚持问题导向,精准施策、对症下药,全力破解“梗阻点”。一是围绕“办证难”难题,再造审批流程,实现“承诺准营”。坚持从企业实际出发,分批对涉及面广、办件量大且环境影响小、风险可控的高频后置许可事项,再造审批流程,实行告知承诺,将材料提交、现场检查等环节置于许可证领取之后。申请人在取得营业执照后,领取涉企经营事项告知书、递交申请表和承诺书,窗口直接给予其许可经营资格,解决了“办照容易办证难”问题,打通了“准入不准营”最后一公里。目前已将申请材料由20多页压缩至2页,群众满意度98%以上。二是针对“耗时长”难题,完善配套措施,实现“当场办结”。实施“一码集成”企业首席服务员制度,指导填写许可申请,当场解答疑难问题。开发“一码集成”软件系统,将企业开办基本信息及时推送至相关部门,做到联审联办、当场办结。实施行政许可“审核合一”制度,受理、核准等办证环节业务全程由同一人员负责。改变“重审批轻服务”理念,提供多个事项一次核查、整改意见一口告知、整改情况一趟复核等集成服务。目前,企业办证准确率和通过率达到98%以上,许可时限由最长100多天压缩为1天,许可证当日发放率97%以上。三是聚焦“证件多”难题,推行信息集成,实现“一码展示”。设立“一码集成”人工综合窗口,企业领取到加载许可信息二维码的营业执照,只需悬挂营业执照即可经营,也可根据需要申请领取纸质许可证书,实现“一企一照、一照准营”。同时,群众可通过微信、i濮阳App等扫描许可信息“二维码”,实现随时随地了解获取相关信息。
(三)放管结合,让改革质效更显著。坚持放管结合、放管并重,做到简政不减责、放权不放任,确保管出效率、放出活力。一是对一般行业实行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监管。以公平公正监管为基本遵循,把全市市场监管领域60个部门及9个县区,全部纳入省级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监管平台,实现了监管效能最大化、监管成本最优化、对市场主体干扰最小化,营造了良好营商环境、有序竞争环境和放心消费环境。二是对特殊领域实行全覆盖重点监管。对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等特殊重点领域,依法依规实行全覆盖监管。对食品、药品、医疗器械、特种设备等重点产品,建立健全以产品编码管理为手段的追溯体系,形成来源可查、去向可追、责任可究的信息链条。三是对新业态新模式实行包容审慎监管。本着鼓励创新、信用监管原则,对电子商务、移动支付、共享单车等新业态新模式坚持轻微免罚、首违不罚、无过不罚。同时,持续扩大市场主体轻微违法行为的免罚清单,目前覆盖8个主要执法领域229项免罚事项,已有3500多家市场主体获益。
三、经验启示
市场监督管理局聚焦企业“急难愁盼”问题,全力推进“一码集成”改革,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,在为高质量转型发展注入新动能的同时,也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工作带来了经验启示。
(一)解放思想是前提。思想一变天地宽,思维不变原地转。近年来,市委市政府把“证照分离”改革作为推进简政放权、转变政府职能、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,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敢于解放思想,勇于自我革命,突破思想藩篱,将“先提交材料、后现场核查、再发许可证”的传统模式,转变为“先发许可证、再到企业现场核查”的新模式,打通了“市场准营最后一公里”。实践证明,站位新发展阶段,只有用心打好“思想解放”这张牌,把解放思想作为最大的新动能,增强改革担当,转变政府职能定位,改进方式方法,才能激活市场主体“一池春水”。
(二)企业至上是核心。政府和企业是命运共同体。近年来,全市各级各部门严格落实“放管服效”改革,实行重点项目推进组、项目代办制等服务机制,将濮阳打造成为招商引资的“环境福地”、快捷高效的“服务高地”和聚才引凤的“项目宝地”。市市场监管局立足自身职能定位,不断拓展改革内容、创新监管模式、提高服务效能,激发了企业发展动力活力。实践表明,在区域化竞争日趋激烈时刻,只有坚持企业至上理念,以企业家的第一满意、第一感受、第一评价为标尺,变“要我服务”为“我要服务”,才能厚植发展新优势,实现“近者悦,远者来”。
(三)部门联动是关键。“一码集成”是一项系统性工程,需要上下联动、内外互动。市委深改办站位全局,统筹谋划,为工作部署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持和保障。市委营商办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,多次组织学习考察,常态开展督导检查,全程参与争取工作。市市场监督管理局、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等部门相互配合,形成了推进工作的强大合力。实践表明,做好商事制度改革,必须强化大局意识,弘扬协作精神,畅通沟通机制,强化信息共享,发挥联动优势,以发展没有你我他之分、主谓宾之别的责任感,主动跟进、通力合作、密切配合,形成合力。
(四)能力作风是保障。能力是干事的基础,作风是成事的保证。市场监督管理局坚持把“一码集成”作为能力作风建设的“主阵地”,广大干部以直面问题矛盾的勇气、啃硬骨头挑重担的担当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干劲,保证了改革能改成,难事能干成。实践表明,面对急难险重等各项任务,必须以能力作风建设开路,在工业项目攻坚年、招商引资突破年中,坚持以实践练本领、以实干促发展、以实绩验成效,方能实现各项工作条条落实、件件落地、事事见效。